查看原文
其他

大人弯,孥囝直

林伦伦 林伦伦方言茶话 2021-11-07

     

大人,在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中有只有一个常用的义项:“成人(对小孩儿而言)”。另外一个不常用的义项是“旧时指地位高的官长”(商务印书馆第6244页)。这两个义项潮汕话都有。第一个义项的例子如:

大人砌墙,孥囝学样,意思是小孩是以成人(尤其是家长)为榜样的,大人干什么、怎么干,孩子们都看在眼里,偷着学习了。“砌”读[gih4](可能只是训读字,本字未明);[oh8]

大人相撩,孥囝斗咬,意思是成人(多指父母)整天打架的话,孩子们也就学着斗殴了。有“上梁不正下梁歪”的意思。“撩”这里读[la6],与“咬”[ga6]押韵。

大人弯,孥囝直,意思是成人说话喜欢绕弯子,委婉表达,小孩天真无邪,有话直说。

第二个义项则在潮剧中常常使用,这里就不举例了。


潮汕话的“大人”则还有另外一个义项,指父亲。如说:“阮阿大人无在里[lai6](我父亲不在家)。”汉魏六朝文献中有很多以“大人”称父亲的例子。如汉•司马迁《史记•高祖本纪》:“始大人常以臣无赖,不能治产业。”南朝•宋•刘义庆《世说新语•言语》:“孔融被收,……融谓使者曰:‘冀罪止于身,二儿可得全不?’儿徐进曰:‘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?’”又《世说新语•夙惠》:“宾客诣陈太丘宿。太丘使()元方、季方炊。客与太丘论议。二人进火,俱委而窃听。炊忘着箄,饭落釜中。太丘问:‘炊何不馏?’元方、季方长跪曰:‘大人与客语,仍具窃听……’”

用“大人”称父亲,看来是汉魏六朝时语,那时候是用来当对父亲的恭敬面称的,应该是从称官长一义引申而来的,与前面文章谈到的以“大家”、“大官”敬称婆婆、公公同一个道理。不过潮汕话不用来当面称,只用作表示尊敬的背称,十分文雅,可惜今天的年轻人懂得使用这个词的已经很少了。

大人”指父亲或指成人,潮汕话“人”读轻声如阳去;但如果指官长,则得读阳平并加重音,潮剧里常常使用,如“包拯包大人”等。


 “阿奴”,在潮汕话中指儿子。如说:“只个学生岂是阿张老师个阿奴?”这也是汉魏六朝时语。如《世说新语•容止》:“王敬豫有美形,问讯王公。王公抚其肩曰:‘阿奴恨才不称。’”当代著名学者余嘉锡笺疏引李慈銘云:“乃(王)导自谓其子之语。”又《世说新语•识鉴》:“周伯仁母冬至举酒赐三子……。周嵩长跪而泣曰:‘……唯阿奴碌碌,当在阿母目下尔。’”

“阿奴”一词,当是从指孩儿一词演变而来,字也写作“孥”。《诗•小雅•棠棣》:“宜尔家室,乐尔妻孥。”《后汉书•光武帝纪上》:“诸将……反走,驰入昆阳,皆惶怖,犹念妻孥,欲散归诸城。”宋•秦观《赠张潜道》诗:“独携三尺琴,笑别妻与孥。”可见从先秦到唐宋,“孥”都是指儿女。明•王鏊《姑苏志•风俗》云:“呼小儿曰孥儿;孥,子孙也。”《广韵•模韵》:“孥,妻孥。《书》传曰:孥,子也。”乃都切。无论词义还是读音,都跟潮汕话基本一致。但复杂的是,不论是“奴”还是“孥”,在潮汕话中都有阳平和阴平两读。“奴”如果在“奴隶”、“亡国奴”、“阿奴”等词中,潮音读阳平[nou5];但在潮汕话“家奴”(潮剧中常用到)一词中,则读阴平声[nou1]。“孥”在单音节词中,或者在“妻孥”等词中,读阳平;在“孥囝”、“孥囝儿(ni5,尼)”、“孥囝儿(尼)人”等口语词中,则必须读阴平声。潮汕话的[n-][l-]等半浊音声母,读阴调类或者阳调类的规律性不强,而且混读的例子不少。

    


鉴于,字已经作为奴隶车奴房奴等专用字,表示孩子的我建议大家用字。

除了阿孥(奴)”“孥囝之外,还有“孥囝人孥囝儿[ni5]等词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童谣唱道:
   
你勿看我孥囝人,孥囝细细上红丛;

    行起路来雄赳赳,擎起驳壳气昂昂……


  你勿看我孥囝儿(ni5),孥囝细细上趣味(bhi5);

  阿嫲抱了唔好放,阿公看了笑眯(mi1);

 

【阅读链接】

1、父母 —父娭(姨)  阿妳 —阿奶

2、大家无话新妇儫[ghao5]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